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艺术品投资 > 详细内容
历时百年扬州画坛俊才层出 细数明清之际扬州著名画家
发布时间:2013/7/15  阅读次数:4183  字体大小: 【】 【】【
  ■金农《番马图》 王己千旧藏
  ■李鱓《双松图》
  ■石涛《荷花紫薇图》 四川省博物馆藏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这个地处南北要冲的“运河之都”,以其经济繁荣、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而独具魅力,成为古代人们向往的地方。明清之际,随着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加之两淮盐运使司衙署设在扬州,各地盐商多聚集于此。那些一掷千金的巨富,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或大量收藏古玩书画,或与文人墨客交往附庸风雅,或以书画送礼,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和思想的活跃。

石涛: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境界和意趣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四大画僧”之一的石涛来到扬州,作北游准备,客居扬州大风堂,并应邀参加了由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发起和主持的“秘园雅会”,与扬州画家初次相识。石涛(1641-约1718年),曾遍游江南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深入其理,曲尽其态”,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境界和意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石涛结束了长年的漂泊生活,选择扬州为晚年安身立命之地,并在风景优雅便于作画的小秦淮河畔筑“大涤草堂”,以卖画为生。他还与当地文人雅士广泛交往,“开扬州一派”,其“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的理论和实践,对当时扬州的绘画风气产生很大影响。

石涛虽以山水画著称,但其花卉作品却是晚年的另一座高峰,气势纵横、奇异多变,一扫“正统”画派的摹古之气,令人豁然开朗。石涛爱画荷花,或清逸,或疏放,或苍茫,各有风韵。1697年作于扬州的《荷花紫薇图》,绘荷塘夏日风光。画面上,一丛蒲草,几枝新荷,俯仰偃侧于清波之中,各具曼妙之态;岸边紫薇,低垂花枝,与荷花点头呼应。

金农:50岁后学画而成大器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这是因其居扬州卖画时间最久、且学养最为渊博,诗、书、画、印及琴曲、鉴藏,皆称大家。金农(1687-1763年)与“八怪”诸家不同的是,金农50岁后学画而成大器,画风亦不以恣纵狂肆见长,而是以丰富的学养和金石意味入画,故所画花卉、山水、人物,无不古拙、奇奥。画中题识多以自创的“漆书”为主,令人耳目一新。其所画之梅,自称“江路野梅”,冷艳脱俗,不疏不繁,暗香可闻,在“扬州八怪”众多画梅高手(如汪士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罗聘)中,独树一帜,堪称写梅史上一座高峰。其所画鞍马,亦赞誉甚高。《番马图》为临摹元人之作,但笔墨仍然表现出金农的艺术个性。

郑板桥的画多以兰、竹、石为题材

“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这是郑燮(号板桥)寓居扬州的坦然自陈。郑燮由进士出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因关心民间疾苦,赈灾救荒,被当地富豪诬告而罢官,于是雇了3头毛驴,驮着琴棋书画,两袖清风来到扬州。其画多以兰、竹、石为题材,远师青藤、八大,又自辟新径,笔墨精妙,意境深远,以“真性情”、“真意气”,表现人格魅力。在章法上,以“六分半书”或“乱石铺街”体著称,达到了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

1 2  下一页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上一篇: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网chenfeng.com

联系电话:冯女士18385228616  QQ:980715086   邮箱:980715086@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豫ICP备13003262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