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艺术动态 > 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3/6/5  阅读次数:2899  字体大小: 【】 【】【

当代艺术研究要有“大当代”观

范迪安

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对象,如何能够在今天的条件下从更多的角度来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智力课题。

其实这几天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活跃,这几天可能国内许多艺术家、艺术经营者和管理人都要去香港,因为香港正在举办大型的艺术博览会。再过一段时间,很多艺术家、理论家还要去威尼斯参加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如此看来,当代艺术的现状和格局如今非常活跃。当代艺术正处在本土与国际、理论与实践的多重交叉中,所以它必然要求我们对它的观察和研究是多角度的、多维度的。我这里要谈两个观点:

第一,当代艺术研究要有“大当代”观。正是因为当代艺术的复杂性,当代艺术在形态、风格、语言各方面的交叉性,它与传统关系既继承又突破,它与国际既关联又自主,这些复杂的状况需要我们对当代艺术有“大当代”观。即把当代艺术放在整个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包括了经济建设,包括了国际地缘政治等等这些大的视野中来观察。同时对当代艺术的本体也要有比较大的视野。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状态、状况有更加宽容的态度,也有更加尖锐的具有明察的思维动力,包括批判的意识与精神。

第二,在当代艺术的创造上要有主体建构意识。因为当代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艺术家的实践、实验、试错、探索,更多地表现艺术家要努力寻求艺术表达与当代存在的关联,所以它必然会出现多元、多样的形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今天的形势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何能够具有更多的主体建构意识,摆到了艺术家面前。而对于理论的探究能够使得我们透视实践的状况,能够产生一些重要的思考和见解,由此来共同推动当代艺术的健康与良性的发展。

必须理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

吴为山

去年和今年文化部主要领导、中国文联主要领导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状态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先后邀请了20多位专家参与,在调研过程当中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问题、大家予以了极大关注。去年4月份文化部成立了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表明了政府对中国近现当代美术史论研究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从30多年前中国艺术与国际的隔绝,到今天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早已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

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自力更生的民族性经济向互通有无的全球化经济的剧烈转型之中,古今中西方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存在、彼此碰撞,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价值评判纷纭、创作百态丛生的特性。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生长的文化土壤,更给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精神体验和无限丰沛的灵感源泉。巨变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也需要时代的滋养。

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展望未来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种种问题。艺术市场化给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也使得少数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而丧失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另外,与伟大的时代和民众的需要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尚需要有足够分量的精品力作。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相比,中国当代艺术不仅需要在新的艺术媒介的运用上加强,还要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物质世界的广度的发掘与表现方面进一步深入。要加强理论探讨、明辨艺术真谛、表现时代主流价值。

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开阔的理论视野,必须将中国当代艺术置于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中加以考察,从而理清和确认中国当代艺术的演变规律和精神价值。

让艺术研究回归艺术自身

徐 涟

要想对当代艺术进行严肃、认真的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确定艺术研究的基本范围。无论当代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原有语境当中的初始意义是什么,在今天,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这使得其中蕴含着构成新时代、新世界的新框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切入当下的认识方式,去感知、去把握、去厘清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实际上,当代艺术已经全面介入生活,早已经远离了艺术原有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我们用更深入的理论研究重新梳理和命名。对它的研究应不拘囿于原有的艺术概念,而是随着时代演进而大大拓展艺术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生态学等方方面面,这样的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甚至很有可能产生新的学科分支。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回到艺术概念当中,或者说回到基本被认定的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并且适当扩充的概念中来,通过相对界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使艺术外延相对缩小和稳定,从而回到艺术可以进行研究、可以进行对话的平台上来,这才能使我们下一步的讨论成为可能。

第二,当代艺术与当代性。如果把当代艺术认定为西方语境中的当代艺术,那它当然是有确切所指,即以装置、多媒体、行为等形式进行,以观念为主要表达方式。因此,为了与西方当代艺术概念作一区分,我以为“当代中国艺术”的概念可能更为实际。在某些场合我们把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西方概念来使用,但是在更多的场合我们使用的是当代中国艺术的概念,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在使用,是指当下正在发生的各种艺术创作的形式,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量的学院、画院、美协等体制内艺术家的创作。

作为西方艺术演进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当代艺术并不需要我们去顶礼膜拜,但我们需要做的,是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具有与时代同行的“当代性”。重要的不在于用何种形式来表达,而在于这种形式能否表达出今天的感受,表达是否真诚,表达是否成功,表达的深度如何。 因此,我们可以把当代性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而非以多媒体、高科技的形态作为区分艺术高下的手段。

第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今天的中国人也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相信我们自己的艺术家能够真正创造属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艺术。中国已经以自己的社会实践证实了不必走西方的道路,我们有自己成功的道路,那么,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方式。我们有我们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也有我们今天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艺术不仅是世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可以提供给世界的有价值的新的选择——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认知、表达,对于解决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问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独特的视角和帮助。

在这样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的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感受生活,去开启想象,去抒发性灵,去实现梦想,去共同探寻艺术的真谛。同样,让艺术研究也回归艺术自身,艺术的永恒价值将再次呈现。

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方李莉

我们这个时代是有人类社会以来最复杂、最多变的历史时期。那么多新的技术、那么多新的形象的描述和纪录的方式,那么多的批量复制的视频媒体和平面媒体,传统的架上绘画、传统观察对象的角度和方法、传统的表现手法等,都在受到挑战,这一切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后艺术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怎么去作为?那就是说,我们接下去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使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要从艺术学的角度来回答,也要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回答,因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最深刻的学科。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科技可以不断创新,但文化和艺术不行,它们总是要怀旧,总是要回到出发的原点去重新思索。在这里有对人文的关怀,也有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因此,这是一个技术与人文高度脱节的时代,是人类社会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向前行走?我们几乎没有经验可取,在古人的文献里不会教导我们。同样我们也无法向西方学习,尽管近200年来都是西方人在前面探路,他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但现在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竟然跟他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我们一样,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同样也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失业率的问题,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的问题等等,所以有人说,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也是问题的一体化。

但是到了今天,当中国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更好的时候,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可以跟西方面对面对话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开始拥有文化上的自主性和原创性,中国的当代艺术能不能也来一个艺术式的文化自觉,在学习西方的同时,重新审视一下中国人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特征?我们要把中国的艺术传统讲清楚,找到中西艺术之间的差别,然后争取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有更多的本民族的自主性和原创性。而且,我认为,有时候现代与传统也是可以互换的,传统也能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甚至是资源和资本,关键是在于你将如何去认识它,如何去理解它,我希望我们艺术人类学这个专业能够在这方面做一点探讨性的工作。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白狼:书法的生命与灵魂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网chenfeng.com

联系电话:冯女士18385228616  QQ:980715086   邮箱:980715086@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豫ICP备13003262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