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艺术动态 > 详细内容
湖北随州特大盗墓案侦破纪实
作者:张运雁  发布时间:2013/4/30  阅读次数:3231  字体大小: 【】 【】【

  3 “小胖子”牵出“武汉张哥”

  第18天,终于王强开着那辆白色无牌小汽车出门,到随州的出城高速路收费站附近停下来。一会儿,一辆河南牌照的黑色轿车驶了过来,驾车的是一名中年男子,但他不是“小胖子”。

  就在民警深入追踪“小胖子”的时候,突然接到义地岗村民的报警:村里来了一伙形迹可疑的陌生人。

  民警快速赶到义地岗村。村民说几分钟前那伙人坐着一辆白色无牌照小汽车离开了,应该还没走远。民警立即驾车追赶,在随州城区一个十字路口追上了那辆无牌车辆,发现车内有3个人。出乎意料的是,那辆车在城里古玩交易市场一家店铺前停了几个小时,又返回义地岗村,开进了一户村民家的院子里。

  民警怕惊动这伙人,就以租房为名从侧面打听,得知这户人家的主人叫王强,外号“王三”,是本村人。他很少在家里住,无正式职业,那辆白色无牌照小汽车也是他的。民警还了解到,几天前,有3个外地人住进了王强家里。民警可以借登记暂住人口的办法,查清这三个外来人员的身份,但那样一来有可能打草惊蛇,好不容易发现的线索会就此中断。因此,专案组决定对王强等人进行暗中观察。

  第二天,这伙人出了门。这次他们上了一辆挂襄阳牌照的棕色小汽车。经查,这辆轿车的主人叫王宗新,湖北襄阳人。民警顺着王宗新的社会关系查下去,发现和他交往密切的有两人,一人叫张坚,一人叫彭江涛。
  他们聚集在王强家究竟要干什么呢?在民警遇到这伙人的第5天夜里,这伙人拿着工具到王强家菜园子里挖土。隔着栅栏,距离又较远,民警看不清这伙人究竟在挖什么,猜测他们可能是在实施盗墓。

  “我们要不要采取行动?”负责现场观察的民警向专案组领导请示。

  “如果现在去抓,他们可以说是挖鱼池子什么的。继续观察,不要急于行动,也不要靠得太近,以免暴露。”专案组领导指示。

  这伙人挖了一夜,到天亮时才收工,之后回到王强家休息。民警分析这伙人第二天没有离开,可能盗墓还未得逞,于是就进一步加强监视。直到第18天,这伙人终于有了动静。

  这天上午,王强开着那辆白色无牌小汽车出门,直接把车开到随州的出城高速路,在收费站附近停下来,好像是要与什么人见面。

  “大家注意观察,如果跟他接头的是‘小胖子’,就马上采取行动。”专案组民警制订了预案。

  一会儿,一辆河南牌照的黑色轿车驶了过来,驾车的是一名中年男子,但他不是“小胖子”。王强把两个纸箱交给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看都没看就将纸箱放进了黑色轿车的后备厢。之后,两辆车一个回随州,一个去了洛阳。

  民警分析,他们可能是在交易或转运文物。为了查清文物的去向,专案组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当即兵分两路,继续对两辆车进行跟踪。

  跟踪王强的民警发现,王强返回市区后,到商场买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金链子戴到脖子上。张坚、王宗新等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就是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次数多了,花钱更大方了。这些情况说明他们盗掘的文物已经出手。跟踪黑色轿车的民警一路跟到河南洛阳,经查,黑色轿车车主叫马守峰,53岁,河南许昌人。

  2012年6月9日,马守峰驾车带着纸箱子来到了洛阳西工区老文物市场街,最后进入一栋楼房五楼的一户住宅。民警调查得知,这栋房子是当地某单位的宿舍楼,租住这套房子的是一名武汉人,叫张建中,人称“武汉张哥”。

  民警对这户住宅进行暗中监视,发现进出这里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有人拎着纸箱子进来,有人拎着纸箱子出去,好像是一个地下文物交易中心。此外,民警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追踪了将近一年的“8·28”文物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小胖子”刘小龙也在这里出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们在洛阳发现了‘小胖子’,他和马守峰都出现在‘武汉张哥’家里。”民警向随州专案指挥部报告。

  山东的“小胖子”、荣若巨,湖北的李斌、李建新等人组成的盗墓团伙和许昌的马守峰,湖北的王强、张坚、王宗新等人组成的盗墓团伙,两个团伙在洛阳的“武汉张哥”那里会合了。专案组民警意识到“武汉张哥”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他的“地盘”和“能量”比山东“小胖子”和许昌马守峰还要大。

  民警调查得知,张建中,47岁,武汉市人,籍贯河南,从武汉某仪表厂下岗后,无正式职业,但他却在武昌南湖某中心地段购置了豪宅。他的妻子长期住在武汉,而他来到河南洛阳,租了这套房子居住。查看其银行账户,经常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款项进出。

  种种迹象表明,张建中是一个重要人物。民警对张建中的租住地进行了几个月的蹲守,发现张建中与各地盗墓者、文物贩子交往密切,在他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地下文物黑市。在盗墓、倒卖文物的行当里,他显然处于“掌眼”位置,是盗掘古墓和倒卖文物犯罪活动的幕后推手。

  4 洛阳收网

  经过层层转卖,最后这件青铜鼎以1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浙江人收购。经鉴定,这件青铜鼎就是盗墓贼在随州古墓盗得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侯宝鼎”。

  整整一年过去了,专案组民警先后二十余次赶赴北京、浙江、湖北、河南等地调查取证,经过近一年艰苦的工作,基本上摸清了以武汉人张建中、山东人刘小龙、随州人王勇为首的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犯罪团伙的情况,查清了20多名团伙成员的身份,提取了大量犯罪证据。他们长期在湖北随州、河南洛阳、山东枣庄等地盗掘古墓、倒卖国家珍贵文物。

  2012年8月29日晚,随州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决定采取收网行动。8月30日,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朱传银带领几名刑警奔赴河南洛阳,实施对张建中及其同伙的抓捕工作。

  9月3日,朱传银等人和洛阳市公安局西工分局刑侦大队抽调的16名警力按照既定方案,早早地来到张建中租住房附近的伏击地点。上午8时许,跟朱传银预计的一样,张建中在租房内没有动,马守峰、刘小龙等几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赶到其租房内。

  抓捕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所有的民警都在等待朱传银一声令下,但是,朱传银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原来,他发现张建中的司机还没露面。那个司机是张建中的心腹,一天24小时跟着他,专门为张建中开车、转款、送文物,对张建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让他跑了,对本案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朱传银和同事们分析,那个司机应该来却没有来,可能是有其他事情耽误了。因此他们决定再等等。

  果然,9点30分,张建中的司机开着车出现在楼下,他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戴上了手铐。随即,民警们冲进张建中的房间,将张建中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看到冲进来的警察,张建中瘫坐在椅子上,像泄了气的皮球。

  张建中租住的房间简直就是一个文物仓库,6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到处放的是青铜器、陶器,办案民警共查获148件文物,其中有部分文物是从随州义地岗古墓中盗取的。张建中交代,多数文物是从“小胖子”手中购得的,也有一些是“小胖子”寄存在这里的,让他帮助寻找买家。

  随后,随州警方在武汉公安机关配合下,在武昌南湖花园将张建中的妻子抓获,在其家中搜出大量文物。专案组在襄阳、随州的行动中,将王勇、张坚、王宗新、刘文勇等犯罪嫌疑人抓获。在河南许昌,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马守峰抓获,从其家中和店铺里搜出大量文物。

  王勇交代,他在随州结识了来自襄阳的张坚、王宗新等人,几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张坚、王宗新等一直在策划盗墓活动。王强在自家菜园里发现古墓后,邀约张坚、王宗新等人来一起挖,盗得青铜鼎等文物,并通过马守峰倒卖。根据王勇的交代,民警再次奔赴浙江杭州,追回了被倒卖6次的青铜鼎。

  抓获张建中,标志着一条潜伏多年的“文物大鳄”终于落网。张建中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那里的葛寨乡有个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近几年来因为出产高仿青铜器而闻名中国甚至世界。张建中下岗后,先是从烟涧村订购一些仿制的青铜器到古玩市场倒卖,渐渐开始从事真青铜器的倒卖。他天资聪慧,又好学,慢慢就成了圈子里远近闻名的“专家”,许多人找他鉴定文物,从而拥有了定价权。同时,张建中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收藏文物的爱好者、倒卖文物的商人,当然也有盗墓团伙的成员。这使他逐渐成为文物犯罪活动的组织者。

  为了将“生意”做大,张建中专门物色了一批眼线,相当于盗墓行当的“支锅”。这些“支锅”长期住在出土文物较多的河南洛阳、郑州、许昌,湖北随州等地,随时将各地的盗墓信息报告给他,由他决定对何种文物进行收购。同时,由他联系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买家”,将收购的文物倒卖出去。几年下来,张建中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地下文物黑市大佬级人物,操控着河南、湖北等9省20个地市的地下文物交易,江湖人称“武汉张哥”。

  2012年3月,张建中在襄阳以55万元的价格买下一件青铜鼎,后以75万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鼎出手,经过层层转卖,最后这件青铜鼎以1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浙江人收购。经鉴定,这件青铜鼎就是盗墓贼在随州古墓盗得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侯宝鼎”。

  2012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门派出由前国家博物馆[微博]常务副馆长朱凤瀚带队的文物专家工作组来到随州,对“8·28”专案涉案文物进行复核和鉴定。

  198件涉案文物被放在特制的文物展示架上,占据了一整间展厅,让7名国家级文物专家惊叹不已。经专家组鉴定,其中共有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04件。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8号文物——那是一只青铜鼎,敞口,浅腹,底近平,有两长方形附耳,三素面蹄足,口沿下饰一周夔龙纹,夔龙纹下一周凸弦纹,腹部素面,刻有“曾侯宝”字样的铭文。经鉴定,该青铜鼎时代属春秋早期,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此鼎的墓的主人为曾侯宝。

  40年前,同样是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天下闻名。2011年,随州叶家山又发掘出了曾侯谏墓。曾侯宝是曾侯谏的后人,曾侯乙的先人,文献中对此有明确记载,但一直没有相关物证。这次发现刻有“曾侯宝”铭文的鼎,证实了曾侯宝的存在,填补了这个时期的研究空白。

  选编自《啄木鸟》2013年第3期。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上一页  1 2 
来源: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网chenfeng.com

联系电话:冯女士18385228616  QQ:980715086   邮箱:980715086@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豫ICP备13003262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