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评论 > 详细内容
艺术传承需要“漂移”
发布时间:2013/4/21  阅读次数:1797  字体大小: 【】 【】【

张大千《蜀道秋云图》。

      黄健生(画家)

      这段时间,广州艺博院有个院藏海派画家作品展,60多件作品中除了有吴昌硕、虚谷、任伯年、潘天寿、赵之谦等海派的代表性人物,更有广东海派的代表,包括孙裴谷、孙星阁、王兰若、王显诏、刘昌潮、陈大羽等。

      海派当然是以上海地区画风为传承的画派,何来广东海派呢?其实早在清末年间,大批广东潮汕学子远赴上海学习美术,并多亲炙于海派名家门下。他们在学成后大多回到岭南从事美术活动。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还有:陈文希、范昌乾、谢海燕、林受益、林逸、张学武、郑戚辉、洪藏等。他们把海派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带到潮汕地区,并通过课堂讲学和授徒的形式加以传播,使海派风格成了潮汕地区中国画的主要面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淀,这一现象随着潮汕文化作为中原文化旁支的依存环境,海派虽然仍在影响潮汕下一代画家,但是也在逐渐形成一种既像海派而又有别于海派的新风格。如广东现时公认的艺术大家林丰俗老师和林墉老师。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海派清新的文人韵味,也能看出潮汕人儒家特点的清丽雅逸,同时,他们也具备了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特点,成就为具有强烈个人特点的画风。

      行文至此,笔者并无评价绘画流派之意,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凡是能成大家者,其经历、师承必定是能博取众家之长,集多种流派于一身之人。上述“二林”已是公认的大家,诸多广东海派画家自不必说。

      岭南画派始祖居廉、居巢习画,先师宋光宝、孟丽棠及至吸收金陵画派恽南田的养分、精华,稳实传统画派上的基础,再习于桂林李秉绶画技。居廉经过多门派多脉络的学习,引发他性格上的激情与创新冲劲,加之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给他悟出许多道理,如光影感、透明感、凹凸感等等,突破了古人的单调;再如画的时候,绘画未干,水分充足时,把画斜架,让颜色水分自由流动,形成干湿透明调子,创新前人所没有的撞粉撞水的画法,使岭南地区出现一种逼真传神、惟妙惟肖的画法,令中原诸家刮目相看,从而奠定了岭南画派的基础,

      二十世纪初,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大师张大千早年绘画艺术得自于母教,并受其兄张善子熏陶,算是早承家学。而后东渡日本学习印染并坚持绘画,归国后到上海拜师习画,先后浸淫于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黄宾虹、齐白石、傅增湘、陈散原、柳亚子、叶恭卓、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同时,张大千还用大量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临仿石涛、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其传统功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至四十岁后面壁敦煌,令其画风大变,及至晚年创了泼墨泼彩的“大风堂画派”。其艺术成就之卓越,盖求于“法相庄严”之境界表现。而“大风堂画派”也是有别于诸如长安画派、海派等,是唯一不以具体地域为限的综合性画派,成为一代宗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大家”成功的例子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所学皆广博,“漂移”师承,借鉴创新。一个真正有天分的艺术家,不需要像师傅教徒弟一样手把手教学,那只是一种工匠学习技术的路子。真正好的老师都不希望学生画得和他一模一样。艺术需要创造,需要开拓,需要提升,需要把大自然、人生、艺术融为一体。这些都要博采众长。

      传承的问题,争论不少。但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甚至于当今美术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招本校毕业生好还是外校毕业生好而争论不休,其焦点也就是传承问题是否会出现“近亲繁殖”。其实在当今交流极为方便的条件下,这些都已不是问题,关键是艺术家自身对艺术的追求是否有新意。当然笔者认为:艺术传承的事还是不要太专一,漂移些好!

 

来源:信息时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网chenfeng.com

联系电话:冯女士18385228616  QQ:980715086   邮箱:980715086@qq.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豫ICP备13003262号

微信公众号